(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精准协调推进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强化“保就业”“稳就业”“就业优先”政策,层层压实责任,把就业工作作为学院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头等大事摆上位置,狠抓落实,书记院长亲自调度,亲自推进各项就业工作。成立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招生就业处、各系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确定了:“上半年就业率达到95%,全年就业率力争96.5%;贫困毕业生、优秀毕业生就业率确保100%”的工作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全院上下积极行动,书记、院长带头做工作,每个人都亲自联系100家用人公司,推送1000个优质就业岗位;各系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自联系30家对口的省内外用人单位,每人确保适时提供500个以上就业岗位供学生选择。学院与各教学系主要负责人签订《202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责任状》,明确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调度考核,要求有关部门和各系要强化责任担当,全员动手抓就业,精准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就业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强系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
(二)以“就选山东、留在烟台”为导向,狠抓优质实习、就业平台建设,精准提供就业岗位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我院毕业生留鲁、留烟就业率,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我院多措并举,不断升级优化校地合作、校园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四大平台”,为毕业生选择自己满意、条件优越的就业单位和岗位提供高端舞台。院领导亲自挂帅,分头带领招生就业处及各系负责人,以世界500强、大型央(国)企、上市公司、成长性好的公司,国内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山东省、烟台市龙头行业、重点公司作为主要服务对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动与用人单位对接,先后与烟台开发区、烟台高新区、青岛市汽车工业园、烟台市上汽通用(东岳)汽车工业园、潍坊市新能源汽车开发区等20多个国家级、省级知名开发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特斯拉、戴姆勒、捷豹路虎、保时捷、上汽通用、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中车集团、北汽集团、比亚迪、吉利沃尔沃、青岛海尔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目前,我院80%左右的学生在山东省就业,其中投身“蓝黄”两区、选择到青岛、烟台等省内发达城市就业的学生超过60%。2021年,到这100余家国内外知名公司顶岗实习,参加定向班、冠名班培训以及正式就业的学生比例达到50%以上。我院大学生培养就业工作全面实现由低端“量”的阶段转向高端“质”的目标,绝大多数优秀毕业生一踏上社会,就进入到省内外同行业最优秀的公司工作。
(叁)以党建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为宗旨,精准提供线上、线下就业指导服务
学院始终坚持把“以党建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作为宗旨,以理想信念为主线,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不断强化就业育人实效,切实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学院与各级人社主管部门密切联系,确保把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等传到位、落实到位。做到“离校不离线,服务不间断”。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山东省“多彩校招”集中招聘活动,切实用好“就选山东”山东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云平台。多途径、多形式的组织了10余场线上、线下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定期汇总、广泛宣传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10000余个,实现“一人一档”建立台账,“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全方位提供线上、线下就业指导类、求职类、职业规划类、就业能力类系列共享课程32节,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大赛1场、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讲座20场、就业政策解读讲座3场、就业指导系列讲座10场,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对毕业生简历制作、面试等方面进行指导服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四)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载体,精准做好就业工作内涵建设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构建生涯规划发展辅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职业生涯个体咨询“叁位一体”的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工作新体系。加强就业指导课的研究与管理,加强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院专业特点,编写以理想、信念为主线、世界500强公司文化理念为指导的实操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组织各系授课教师根据各系专业的特色和实际就业情况不断改进教案,努力以专业为依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将专业与职业发展、就业紧密结合,摸索出各系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新途径,实现就业指导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
加大就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聘请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专家对教研室教师和各系授课老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个体咨询方面的专业培训,以及有关教学教法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不断提高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个性化职业咨询的服务水平。利用多学科背景的师资结构促进本课程教学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综合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综合能力。